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新闻
渭水之盟突厥人赔给大唐数千战马、牛羊,为何李世民却视为耻辱?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11-25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155
   众所周知,李世民通过“玄武门之变”登上皇位,本身是具有争议的一件事,前后有很多历史真相都被刻意隐瞒了起来,这其中,大慧认为很关键的一件事就是“渭水之盟”,也称作“便桥之盟”。

  公元626年8月,即玄武门事件之后2个月,李世民登基的当月,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其侄子突利可汗就率军直抵长安,约20万突厥主力与数万唐军对峙于渭水之畔,大唐随时有倾覆的危险。

  多亏李世民沉着应对,设疑兵迷惑突厥人,最后双方歃血为盟,东突厥撤退,还约定给唐王朝3000战马、万头牛羊。当然了,这是正史的记载,从李世民后来视这件事为耻辱,就可以看出这件事的内幕不简单,那么“渭水之盟”到底隐瞒了什么呢?

  一、隋唐时期的东突厥

  1、东突厥的分裂

  公元583年,突厥分裂为东、西两部,从此内战不断,一直到公元587年,东突厥的突利可汗在隋王朝的支持下与都蓝可汗抗衡,无奈最后战,所部迁徙至隋境,隋文帝下旨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,定居河套地区,至此东突厥分裂为两部分。

  隋朝先后将安义公主和义成公主嫁至突厥,启民可汗遂再次行军,于公元603年统一了整个东突厥,此后一段时间里,东突厥都向隋朝称臣,可由于自身的实力不断壮大,也多有不臣之心。

  当时的隋炀帝很不放心,于是想要再次让东突厥分裂,隋炀帝针对启民可汗和他的儿子始力毕可汗做了两件事。

  02、东突厥的野心

  其一,册封始力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为“南方可汗”,并且赠与大量礼品。

  为的就是让其对父亲和兄长有异心,能够使东突厥再次陷入内乱之中,这样隋王朝的边境才能够安稳,遗憾的是这一招很快就失败了,因为叱吉设很畏惧父兄,且自身实力不够,完全不买账。

  其二,始力毕可汗手下有个得力助手叫做史蜀胡悉,隋炀帝派人哄骗他到马邑地区互市,然后将其杀死,谎称是他谋反,还告诉了始力毕可汗。

  但是这两件事都被东突厥识破,于是双方撕破了脸,公元615年,东突厥发兵围困雁门关,隋炀帝大惊,急忙联络身在敌营的义成公主做内应,谎称东突厥边境有战事,始力毕可汗才撤军。

  东突厥在隋末动荡的时候本打算进军中原,效仿前辈拓跋氏统一天下,还暗地里勾结刘武周、梁师道等割据势力,公元619年,始力毕可汗协同刘武周等人进攻太原,途中病亡,使得李唐成功化险为夷。

  唐王朝建立后,东突厥称霸中原的野心始终未减,一直在寻找机会,玄武门事件爆发后,东突厥认为有机可乘,准备一举攻破长安,拿下中原,这次领兵的颉力可汗就是始力毕可汗的弟弟。

  二、“渭水之盟”的真相

  1、史料记载内容

  公元626年,李世民和颉力可汗在渭水谈判,根据史料记载,是带了房玄龄、高士廉等5个人单刀赴会的,至于在谈判中大唐是否向东突厥进行了赔偿,史书中是没有记载的。但有一部分古籍提到,当时李世民几乎把长安府库中的金银布帛全部都运空了,这才让东突厥心满意足,最后选择退兵。

  从正史记载看,好像全部都是靠李世民勇气可嘉,奇谋层出不穷,最终让东突厥感到畏惧,才选择退兵还赔了东西,可仔细想想,大慧认为这是不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和战争常理的。

  李世民和颉力可汗前后有两次会面,最后双方签订合约,交接了物资,颉力可汗答应送的牛羊李世民没要,而是让东突厥把掳掠的军民送还。

  这显然是春秋笔法,之前东突厥频发在唐朝边境上掳掠,这次主力都来了,还那么好心给你送东西?大慧认为渭水之盟之所以成行,李世民故布疑兵让颉力可汗不敢冒进是一,此外给予东突厥大量钱财物资,满足其胃口,才有可以谈判的余地。

  2、或被“隐藏”的真相

  此外,结合史料来看,李世民把这次“和平盟约”的签订视为奇耻大辱,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大唐主动低头了,想东突厥示弱称臣。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,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应该不是李世民本人,而是他的父亲李渊。

  这件事最开始发生的时候唐王朝还没建立,中原军阀混战,为了能够在乱世中自保或图强,不少割据势力都先后对东突厥称臣,除了李渊之外,刘武周、窦建德、王世充、郭子和都这样做过。

  要知道,东突厥在隋末的时候是带甲百万的,大部分中原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全部在他的统治之下,李渊的“龙兴之地”在太原,这和东突厥少不了打交道,在自己实力不足的时候选择妥协,是很好理解的。

  李渊有了东突厥的支持,后方得以安稳,自己也可以图霸天下,逐鹿中原,最终建立了唐王朝,不过李渊的称帝我们可以视为一种权宜之计,鉴于唐王朝对后世的影响力巨大,所以史官写史的时候有故意掩盖的可能性。

  李世民是个什么人物大家应该清楚,这刚刚登基没几天,东突厥就率领大军濒临城下,还逼他就范,虽然签订了“渭水之盟”,可在能力出众又高傲的李世民眼中,你就是欺负我,你就是看不起我,这是妥妥的“城下之盟”。

  既然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,签也得签,不签也得签,这样的合约之中,怎么会让唐朝占便宜呢?换言之,东突厥的一些条件不得到满足,他们都不会后撤一步,因此李世民对此耿耿于怀,始终视“渭水之盟”为奇耻大辱。